很多人看财经新闻,就跟逛菜市场一样,哪个摊位红火就往哪凑,看着K线图上那根大阳线,就跟看到猪肉摊老板多送了你一根葱一样兴奋。
但魔鬼往往就藏在这种看起来的热闹里。
你觉得一家公司营收蹭蹭涨,股价也跟着起飞,那就是好公司?这想法天真得就像刚出学校的实习生,以为努力加班老板就会给你股份。现实往往是一记大嘴巴子,告诉你什么叫社会的毒打。
今天的主角,新疆众和,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样本,它用自己的真金白银,给我们上演了一出什么叫“看起来很壮,一实体检全是病”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
我们先来看它的体检报告,也就是财报。
营收40亿,同比增长了快11%。漂亮吗?太漂亮了,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还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简直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人心。但你别急着开香槟,往下看,归母净利润3.9亿,同比暴跌了38.48%。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你开个烧烤摊,今年流水干了一百万,比去年多了十万,你正准备发朋友圈炫耀呢,一算账,发现刨去成本,今年居然还亏了三十多万。你老婆问你钱去哪了,你只能指着门口排队的顾客,说,你看,咱家多受欢迎。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剧本,在A股市场上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它背后往往藏着一把滴血的刀,要么是捅向自己,要么是捅向对手,但无论如何,场面都极度血腥。新疆众和的毛利率只有9.92%,这个数字翻译过来就是,卖一百块钱的东西,辛辛苦苦搞定原材料、生产、销售,最后进自己口袋的毛利不到十块钱。
这点钱,够干啥的?连支付利息和管理费用都得掂量掂量。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门生意要么是卷到了极致,大家都在贴身肉搏,比谁能亏得更久;要么就是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捏住了命门,人家一涨价,你这边就得含泪接受。
这就是商业的残酷。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所在的牌桌,规则早就定好了,要么当一个快种快收的赌徒,要么就被人当成燃料。
再来看更有意思的资金流向,这简直就是一场浓缩的商战大片。
10月9号这一天,主力资金净流入三千多万,而游资净流出三千多万。你看,多空双方的子弹打得几乎一样多。这场景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主力是谁?是那些资金雄厚、研究深入的大机构。他们买入,可能是觉得这公司虽然利润难看,但基本盘还在,行业地位稳固,现在的价格已经低估了,属于战略性抄底。他们玩的是长线,赌的是公司的未来和行业的拐点。
游资是谁?是市场上最聪明、最狡猾、跑得最快的一群狼。他们卖出,说明他们觉得短期的热闹已经到头了,拉升的利好已经兑现,再不跑可能就要被套在山顶上站岗了。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和确定性,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散户呢?净流出一百多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人要么是在山顶站岗,要么是在山脚观望,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所以你看,同样一家公司,在不同玩家眼里,完全是两个物种。
主力觉得是“价值洼地”。
游资觉得是“出货良机”。
散户觉得是“我该怎么办”。
短句三连,来了。
主力在抄底。
游资在逃顶。
散户在懵逼。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资本市场里,信息和认知永远存在巨大的鸿沟。你以为你在第二层,其实你在地下室。你以为主力在跟你同舟共济,其实人家只是想借你的船用一下,到岸了跑得比谁都快。
这种主力买、游资卖的局面,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投资哲学的正面硬刚。长线价投与短线博弈的碰撞,看好公司基本面的和看好市场情绪的在互相交换筹码。这种对决的结果,短期内根本看不出来。有可能主力是对的,公司熬过阵痛期,迎来新生;也有可能游资是对的,公司基本面持续恶化,主力被活埋。
这事儿刺激不刺激?当然刺激。但这种刺激,跟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有关系吗?
关系不大。因为你既没有主力的资金和研究能力,也没有游资的纪律和跑路速度。冲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炮灰。很多人痴迷于研究K线图,觉得那是财富密码。但在我看来,那玩意儿就是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是抢救成功还是直接拔管。
所以这公司到底行不行?未来会涨还是会跌?
谁知道呢。
你问我等于问禅,我问禅等于问天。这种瞎积薄发式的追问毫无意义。
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解剖新疆众和这个麻雀,我们要看懂“增收不增利”这种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陷阱,看懂不同类型资金在牌桌上的博弈手法。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看懂这份报告,不是为了让你去押注这个病人是死是活,而是为了让你自己以后别得同样的病。
下一次,当你再看到一家公司营收暴涨,各路媒体吹上天的时候,先别激动,去翻翻它的利润表,看看它的毛利率,算算它到底是在印钞,还是在流血。
这比你猜对一次涨跌,要有价值得多。
毕竟,在赌场里,不输,有时候比赢更重要。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