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个国家,从斯拉夫人开始聚居在东欧平原算起,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变迁。最早的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在9世纪左右创建了诺夫哥罗德和基辅这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862年,诺夫哥罗德的内部矛盾变得越来越严重,于是他们决定求助北欧的瓦良格人出面解决问题。领袖留里克带着部下来到这里,成功稳定了局势,也开启了留里克王朝的历史。留里克去世后,他的亲戚奥列格接替他的职位,882年占领了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帝国,领土扩大到约一百万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明斯克和莫斯科附近地区。
之后,基辅罗斯被分割成众多小公国,内部矛盾十分激烈。1237年,蒙古军队从东面袭来,拔都率兵西进,先摧毁了梁赞,接着在1238年攻占弗拉基米尔,1240年,基辅彻底沦陷。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使罗斯地区变成了附属地。
蒙古对罗斯的控制其实是间接的,他们只要求当地各个公国缴纳贡赋,罗斯人只得忍气吞声,勉强活下去。
到了14世纪,莫斯科公国逐渐崭露头角,地理位置优越,伏尔加河穿境而过,四周森林沼泽能抵御敌人。1328年,伊凡一世为了迎合金帐汗国,成为了全罗斯的大公,协助收税,自己也偷偷积累兵力。
到了1359年,季米特里开始执政,修筑城墙,整合兵力。1380年,他在库里科沃击败了蒙古军队,虽然还没有完全获得独立,但士气明显提升了。
随着金帐汗国内部的动荡,它逐渐分裂成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亚这些小汗国。到了1462年,伊凡三世继续扩展领土,1478年又吞并了诺夫哥罗德,这块地区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到1480年,莫斯科正式摆脱了蒙古的统治。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沙皇,使莫斯科公国变成了沙皇国。1552年攻占喀山,1556年灭掉阿斯特拉罕,然后在1582年通过哥萨克带队把目光投向西伯利亚,开始向东扩展到太平洋。
到了17世纪,沙皇国开始向东探索,到了1640年代已经到达太平洋海岸了。1700年,彼得一世发动北方战争,目标是瑞典,最开始在1700年纳尔瓦战役失利,直到1709年波尔塔瓦大战扭转了局势,战争到1721年结束,获得了部分芬兰地区和圣彼得堡,打开了波罗的海的出入口。
从1768年开始,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土耳其发动攻势,经过1774年的胜利,赢得了一场战役,然后在1783年彻底吞并克里米亚。之后经历了几场俄土战争,逐步掌控了黑海北岸的地区。
在东方,到了19世纪中期,利用清朝的动荡,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让我们控制了黑龙江北段,1860年又通过北京条约拿下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还包括了海参崴,打通了通往太平洋的门户。里海和里海舰队从彼得大帝时期就开始建立,1722年就组建了,但虽然叫海,一直是个内陆湖,在战略上也连接中亚地区。志在印度洋,曾经尝试过,最著名的是1979年苏联进攻阿富汗,意图南下,打了十年没打成,最终宣布撤退。
这些扩张让俄罗斯拥有了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三大出海口,再加上北冰洋。领土范围从东欧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横跨欧亚大陆。到苏联时期,1922年成立后,继承了沙皇时期的大片领土,还不断向东欧扩张,二战结束后又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东波兰的一部分。在冷战时,俄罗斯的海军划分为北方、太平洋、波罗的海和黑海四个主要舰队,里海地区的海军也单独算。
苏联在1991年解体,俄罗斯宣布独立,失去了不少领土,但核心区域仍在手中。普京在2000年成为总统,任职到2008年后转为总理,2012年再次当选总统,2018年获得第四个任期,计划到2024年连任第五次。普京出生于1952年的列宁格勒,1975年加入克格勃,1985年被派往东德,1989年观看柏林墙倒塌,1990年回国后进入市政府工作,1998年负责联邦安全局,1999年成为总理,并且启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2014年,俄罗斯与克里米亚合并,派军队进驻,当地居民举行投票支持归属。到2022年2月,俄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袭击乌克兰,坦克穿越边境,冲突一直持续至今。结果是北约不断扩大边界,芬兰在2023年4月加入北约,瑞典也在2024年3月加入,北欧的五个国家全部成为北约成员。波罗的海舰队位于加里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两地海域出海变得困难,芬兰和瑞典边境线长,监控压力很大。
黑海舰队主要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和新罗西斯克,而土耳其负责管辖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1936年,蒙特勒公约对战时限内的军舰进行了限制,黑海舰队的战舰都被封锁在内。太平洋舰队则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周围的日韩和美舰不断巡逻,潜艇也会出港,雷达监控频繁。
俄罗斯历经千年积累领土,出海口可说是生死攸关。从彼得大帝攻打瑞典,到叶卡捷琳娜对土耳其的争夺,再到19世纪抢夺清朝的地盘,这些战争和扩张都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展开。苏联时期拥有五大海域,修建了莫斯科运河、伏尔加-顿河运河、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等,把莫斯科连通了白海、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此举极大地增强了俄罗斯的海洋通路和战略要地。
经过一千多年的努力,俄罗斯的领土虽然辽阔,但出海口问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波罗的海那边被北约环绕,黑海被土耳其控制,太平洋地区则盯着美国、日本和韩国。就像一千年前基辅罗斯时期一样,没有稳固的海洋通道,几乎被内陆地区封死。普京希望借鉴彼得大帝或叶卡捷琳娜那样,通过扩展战略纵深来改善局面,但时代不同了,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也在抱怨被包围,可自己一采取行动,也会让人推向北约的阵营。
俄罗斯的扩张史其实就是侵略的历史,从沙皇时期到苏联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俄罗斯野心很大,百年来每次战争都在抢地盘。恩格斯在1853年就提到俄国有侵略的野心,马克思也说它靠蚕食领土来扩张,然后用所谓的“开明”幌子来压制别人。苏联继承了这套套路,在冷战时期对抗西方,苏联解体之后,普京还是延续着这份战略。
目前来看,俄罗斯的经济主要依赖能源,比如卖石油和天然气给欧洲和中国,可乌克兰事件后,西方采取了制裁措施,能源出口遇到困难,转而把市场放到了亚洲。军队伤亡严重,还靠朝鲜兵,伊朗和朝鲜提供武器,哈萨克斯坦的飞机,格鲁吉亚的电力等资源支撑。普京原本希望用20年让俄罗斯变强,到了25年,俄罗斯反而成了国际笑柄,靠着别人的帮助勉强维持。
俄罗斯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部,腐败严重,垄断财富的寡头控制整局,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出生率也低得令人担忧。外部扩张似乎成了掩盖国内乱象的借口,普京靠民族主义维护自己的位置,不过在乌克兰的战争拉长了战线,结果经济被拖垮。北极航道虽然因为气候变暖而变得通畅,但开发起来相当困难,基础设施也没有跟上。
一千年前,斯拉夫人曾经让外人帮忙管理,如今俄罗斯又陷入孤立境地。这种循环往复的历史,让人看到扩张带来的往往是衰败。若俄罗斯不改变侵略的政策,迟早会重蹈覆辙。在普京时代,他的目标是让国家强大、复兴,但结果却把国家往原点拉回。
俄罗斯地势辽阔,从瓦尔代高地延伸到太平洋,河流像伏尔加河、第聂伯河、叶尼塞河这样纵横交错。地理条件决定了命运,作为陆地大国,争取出海口是必须的。彼得大帝修建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支持建造敖德萨,都是为实现这个目标。不过,海岸线容易获得,却不容易守卫。黑海和亚速海都很浅,波罗的海是内海,太平洋在远东偏远区域。
到了2025年,俄罗斯海军实力明显减弱,黑海舰队大约只剩下几艘战舰,波罗的海舰队行动受限制,几乎难以调动。而太平洋上的老旧舰只还占据一席之地。里海的舰队主要负责守住中亚地区,但由于位于内陆,没有出口海路。北方舰队则掌控北冰洋,依靠摩尔曼斯克这个不冻港,但极地航行依然困难重重。
普京通过与中国、印度、伊朗、朝鲜等国家进行外交合作,靠卖油气的方式换取支持。不过,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得要好好思考一下,靠扩张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和邻国搞好关系才更有可能走出一条出路。可问题在于,历史的惯性很强,从伊凡雷帝到斯大林,传统上独裁统治者喜欢通过扩张来维护实力。
俄罗斯人常把自己叫作战斗民族,觉得自己能忍受严寒和困难,但一些野蛮的陋习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亲俄的支持者们喜欢说扩张可以防御侵略,但实际上,这个理由更多是借口,真正的战略纵深在历史上也没起到决定作用,比如蒙古入侵的时候,纵深也没啥用。在核武时代,这个概念就更没有实际意义了。
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