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破船上的兵,总算没饿死。
九月初,当补给船终于靠上那堆锈铁时,据说船上的人瘦得脱了相,眼神里是那种长期紧绷后突然松弛下来的疲惫。一百多天,在烈日和咸湿的海风里,他们就靠着几根鱼线和最后一点存粮吊着命。这画面,想想都觉得熬人。
可就在这之前,这片海域可不是这个样子。几十艘中国船,吨位是菲律宾那几艘小艇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像一圈圈移动的钢铁城墙,把“马德雷山号”围得死死的。高压水炮打过去,跟消防水枪似的,能把人冲个跟头。去年六月那次最狠的,直接撞船,菲律宾一个特种兵的手指头都没了,枪也被缴了。那阵势,就是要让你知道,这片海,谁说了算。
所以这次放行,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不是心软了,也不是怕了谁。
对外说得好听,是出于人道主义,不让船上的人饿死。这话术听听就好。真正的门道,藏在水面之下。双方其实早就达成了一种不用写在纸上的某重默契。菲律宾想送吃的喝的,可以,但得提前通个气,让中方知道你船里装的不是钢筋水泥。然后中国的船会“护送”你过去,与其说是护送,不如说是全程监视,确保你没耍花样。
菲律宾官方当然不能承认这是在打报告,那面子上挂不住。他们会说补给行动“突破”了封锁。可实际上,没有中方的点头,那几艘小船连礁盘的边都摸不到。你看,大家都是体面人,一个要了里子,一个保了面子,事情就这么办了。根据一些海事分析机构的数据,当时在仁爱礁附近活动的中国海警船和海上民兵船只数量长期维持在二十艘以上,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监控网络。菲律宾那几艘海岸警卫队的小船,在吨位和数量上根本不构成挑战。
这背后的大局观其实挺清晰的。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全面倒向美国,开放了更多的军事基地,恨不得把美军直接请到家门口。中国看得很明白,仁爱礁这艘破船,就是美国递给菲律宾的一根搅火棍,目的就是为了挑事,最好能擦出点火花,让中国陷入一场局部冲突,好让美国有借口介入。
跟一个棋子纠缠不清,是很不明智的。中国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是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所以策略就是,既要展示肌肉,让你知道我的底线你碰不得,也要保持克制,不把事情做绝,不给你把水搅浑的机会。封锁你几个月,让你尝到苦头,全世界都看到我有能力让你断炊。然后放你一次,显得我大度,也让你背后的老板找不到动手的理由。
说白了,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的。那艘登陆舰是1944年下水的,比船上士兵的爷爷年纪都大。在海洋这种高盐高湿的环境里,金属的锈蚀速度是惊人的。船体早就被掏空了,台风季一来,一个大点的浪就能把它拍散架。中国根本不需要动手,只需要围着、等着,用时间这把最钝的刀,慢慢磨掉菲律宾最后的这点象征性存在。越南也在南海占了不少岛礁,建了不少设施,但他们就聪明得多,低调发展,从不公开拉着美国来给自己站台,所以日子就好过得多。
这次成功的补给,对那十几个士兵来说,是救命的甘霖。但从更高的层面看,这不过是大国博弈棋盘上,一次无关痛痒的换子。船上的物资总有吃完的一天,而船体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破。
这哪是什么补给,分明是给一个早就断了气的象征,上了柱香。
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